萬福閘,位于揚州市區(qū)東郊,淮河入江的重要控制口門。行走在這座擁有65孔,總長達141米的大型水閘上,不由讓人想到“萬福金安”之意。誠然,閘如其名。歷經(jīng)50多年風雨滄桑,萬福閘自建成以來,累計下泄洪水9058億立方米,相當于80個洪澤湖的蓄水庫容,對于保障淮河流域防洪安全,功不可沒。
如今,這座已過“天命”之年的水閘,正在接受“體檢”,即將重裝上陣。作為新一輪治淮淮河入江水道整治的重要單體建筑物工程,萬福閘于2012年3月進行加固改造,計劃于2015年竣工,批復總概算近8000萬元。
萬福閘,僅是新一輪治淮淮河入江水道整治項目之一,在長達157千米的戰(zhàn)線上,還分布著泵站、河道、堤防等各類工程建設項目。整個工程體系建成后,將恢復、鞏固入江水道1.2萬立方米每秒的設計行洪能力,使淮河上中游70%的洪水可順利泄入長江,對于保障江蘇淮河流域經(jīng)濟社會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
“一定要把淮河修好”
1949年,蘇北剛剛解放,就遭到沂沭河大洪水的襲擊。在毛主席“一定要把淮河修好”的偉大號召下,黨和政府毅然決定實施“導沂整沭”工程,在淮北平原上勝利開辟了一條橫貫東西的洪水入海水道。以此為開端,60年來江蘇水利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治淮高潮。
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,更是實施了19項治淮重點骨干工程中的11項。2003年淮河入海水道建成通水,將江蘇治淮推向了新的高潮,也標志著淮河流域“蓄泄兼籌”的防洪體系初步形成。正是這一偉大的工程書寫了江蘇治水史上的多個創(chuàng)舉:榮膺中國建筑工程最高獎—“魯班獎”、被評為全國“百年百項杰出土木工程”、多個工程段獲水利部“中國水利工程優(yōu)質獎”以及榮獲江蘇省工程建設最高獎—“揚子杯”獎。
作為江蘇治淮11項骨干工程中最后一項,新沭河治理工程的完美收官,大大提升了沂沭泗河流域防洪排澇標準,既為上一輪治淮工程畫上圓滿的句號,更是為新一輪治淮工程的啟動奠定了基礎。
治淮,任重而道遠
治淮11項骨干工程全面建成后,江蘇淮河流域防洪標準顯著提升。目前,沂沭泗水系防洪能力基本達到50年一遇,淮河水系防洪能力基本達到100年一遇。
但是隨著省委、省政府振興蘇北、沿海開發(fā)和城鎮(zhèn)化發(fā)展等重大戰(zhàn)略的加快推進,加之淮河上游水情、工情的不斷變化以及極端天氣頻發(fā),淮河流域防洪排澇減災任務仍然十分艱巨。為此,黨中央、國務院作出進一步治理淮河的重大決策,要求繼續(xù)鞏固治淮建設成果,加快建立較為完善的流域防洪排澇減災體系。
2011年12月,新一輪治淮淮河入江水道整治項目開工建設。該工程上起洪澤湖三河閘,下至江都附近的三江營,全長157.2千米,設計泄洪能力12000立方米每秒,可將淮河上中游70%以上的洪水泄入長江,為洪澤湖地區(qū)的防洪安全提供保障;同時也承泄京杭運河西部寶應湖、高郵湖地區(qū)及里下河地區(qū)的澇水,改善區(qū)域排澇狀況,具有較好的社會、經(jīng)濟綜合效益。
2012年10月,洪澤湖大堤除險加固工程開工建設。
2013年3月,分淮入沂整治工程開工建設。
如今,新一輪治淮三大工程全面鋪開,工程建設如火如荼。淮河入江水道已完成總投資的86%,洪澤湖大堤除險加固工程完成總投資的74%,分淮入沂整治工程完成總投資的54%。三大工程全面建成指日可待,這必將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淮河流域防洪除澇標準。
建精品工程
“建一個工程,要創(chuàng)一個品牌;建一個工程,要樹一座豐碑”,這是省水利廳廳長李亞平檢查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時的殷切期望,這也是新一輪治淮廣大水利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。
質量創(chuàng)優(yōu)。“百年大計,質量第一”。治淮工程嚴格控制質量安全,構建質量管理網(wǎng)絡,落實質量管理責任;定期組織開展質量“飛檢”和質量巡查活動,對檢查出的問題及時督促整改,確保工程質量始終處于可控狀態(tài)。
科技創(chuàng)新。通過與科研院所、高校進行合作,加強科技創(chuàng)新,結合工程實際,開展了變真空預壓排水固結加固技術試驗研究,皮帶輸送法施工技術、混凝土防碳化處理等一系列技術攻關。既加快了施工進度,提高了工程質量;又形成一批科技成果,培養(yǎng)出一批技術人才。
嚴格監(jiān)管。新一輪治淮三大工程投資40多億,投資大、項目多、范圍廣,給黨風廉政建設帶來了新挑戰(zhàn)。為確保工程“三個安全”,省水利廳嚴格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,全面推廣重點水利工程項目紀檢監(jiān)察員派駐制度,加強建設、征遷等財務資金管理,為工程順利推進提供堅強保障。
“綠水波平花爛漫”、“江流宛轉繞芳甸”, 還淮河以安瀾,重現(xiàn)其人水和諧的勝景是江蘇治淮的不懈追求。江蘇治淮水利工程建設將繼續(xù)以“兩個率先”這一經(jīng)濟社會發(fā)展目標為出發(fā)點,朝惕夕厲,再譜新篇,不斷開創(chuàng)淮河流域的美好未來!
(本文刊登于《新華日報》9月9日5版 作者:吳瓊 陸雪琴)